石雕须弥座台基的发展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佛教对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发展上,佛教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建筑类型如石窟和石雕佛塔等,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在建筑单体方面,中国古代建筑的三部分构成并未改变,石牌坊与石牌楼等石雕构造仍延续传统的一般做法,而在台基部分,中国古代建筑以其极大的吸取和包容性将须弥座这一形式及装饰用到中国建筑原有的部分上,经过不断发展变化,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基座形式,得到广泛应用。
石雕须弥座最早是用于石雕佛像下面的一种基座形式。“须弥”二字,见于《佛经》,本是山名,亦作“修迷楼”,为喜马拉雅的古代注音。《佛经》中以喜马拉雅山为圣山,象征佛教传说中的世界中心,其间日月星辰出没,三界诸天 曲阳石雕层层依傍。以石雕须弥座为佛像或神龛的基座,可显示佛的崇高伟大。讲究的须弥座雕刻十分精美、华丽,造型也十分工j妙,装饰图案多以莲花为主,整个基座看上去好似一朵盛开的莲花。
须弥座的形式初人中国时,大约只用作石雕佛像基座,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须弥座逐步用于佛塔基座,后来普遍用于殿宇、寺庙之建筑台基上,唐时得到广泛应用,“俯会众心,竞起须弥之座”,须弥座逐渐成为一种独具艺术表现力的台基基座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