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我有我的精彩!
五代 定窑白釉塔式罐
定窑,无疑是“五大名窑”里最另类的存在。
为啥说它另类?
因为,它是——
唯一的白瓷!
唯一不开片的!
唯一以纹饰见长的!
唯一坚持实用为主的!
唯一烧造年代和地点清晰的……
这些个性,决定了定窑在“五大名窑”中走出不一样的路线和风格。
定窑的出现上限大概在唐代。
晚唐至五代时期,定窑生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已经精品倍出。
当时,有个很有名的窑址叫邢窑,“南青北白”,指的就是邢窑的白瓷。
唐末,邢窑走向衰落,定窑则刚好在这个时候开始起飞。
宋 定窑白釉花口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定窑白釉瓜棱瓶
到了北宋,定窑产量更是大幅提高,而且因为产品质量精、定窑销路好,很多窑场生产仿定窑产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白瓷窑系。
熟悉定窑瓷器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唐与宋的白瓷有一个很明显区别:
唐代白瓷,白中泛青;宋代白瓷则白中发黄。
有人认为是配方变了,其实不是!
实则是燃料有了变化。
唐代烧柴,宋则烧煤(宋代定窑窑址残存的大量炉渣证实了这一点),烧煤过程中火源会形成氧化,烧成后釉色就出现了偏黄。
不管是泛青还是偏黄,定窑基本定调是白色。
这种“坚持本色”的个性,决定了定窑的命运。
婴戏枕上 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北宋定窑瓷
北宋后期,宋廷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的莫须有罪名被废用,改命“汝州造青窑器”替代。
定窑随之淡出宫廷,暂隐于名瓷之列。
废用后的定窑并未衰落,宋室偏安后,继续供奉金、元两朝,长盛不衰。
另外,定窑虽不以纹饰见长,但在一些文物中还是能归纳出它的常见纹饰。
最多的是花卉纹,花卉以外有时会有龙纹或其他动物纹,人物纹非常少,动物纹中最多的是龙、鱼,另外就是孔雀、凤凰、鸭、雁、鹿、鸳鸯。
定窑不像官窑、汝窑短暂的高光后,骤然消失,它的烧造年代和地点皆有很清晰的线脉。
可以说,定窑走出了一条自我精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