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大院内,耸立着一尊花岗岩金山石毛泽东雕像,雕像高3米有余,宽约2米,重约6吨,高大雄伟,气宇轩昂,此为苏州市区保存完好的特大型实物档案,可以说,在江浙沪一带屈指可数,属于非常罕见的“文革”时期毛泽东纪念石雕像。 此尊毛泽东石雕像原先在原苏州市苏纶纺织厂工会俱乐部大厅内,制作于1968年到1969年间,距今已近45年的历史。当时苏州人民纺织厂(即苏纶纺织厂,“文革”时期更名苏州人民纺织厂)为纪念毛泽东诞辰,特地请苏州郊区枫桥人民公社的金山石匠,挑选一款完整的花岗岩金山石上品石料精心雕刻而成。因年代已久,当时究竟由哪几位能工巧匠亲手制作已无法考证了,给我们留下了遗憾。 苏州城西枫桥镇及周围山区盛产花岗岩,而金山石乃花岗岩中的精品。据《吴县志》载:“晋宋年间,凿石得金易今名,山高五十余丈,多美石……”。晋代起,金山就开始采矿,用于农业生产和水利交通设施。元代,金山石匠开始精雕细琢,出现了佛像、动物等石雕。民国时期,上海滩上的很多著名建筑都用金山石装饰,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物和几百级台阶用了上万立方的金山石。与其他花岗岩不同,苏州地产金山石特别耐磨、耐腐蚀,不会热胀冷缩,密实度高,颗粒细,抗压性特别强,加工性能优越,切出来的线条清晰,因此金山石雕非常有名气。解放初期,曾三次调遣苏州金山石匠赴京支援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工程建设,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鸦片战争”浮雕图案的雕刻。在上个世纪,金山石几乎成了苏州地产优质石材和能工巧匠的品牌代名词。 据考证,当年这尊毛泽东石雕像制作完成,运抵苏纶纺织厂时,开始并没有存放在工会俱乐部大厅内,而是非常隆重地安放在工厂东门广场上,东临人民路人民桥,南靠行政办公区域,西通各棉纺生产车间,北依生活后勤区域,此寓意是工人群众每天上下班都能看见毛泽东主席。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整个悼念活动结束,才将石雕像移至厂工会俱乐部大厅。 2007年6月,当得知原苏纶纺织厂所属地块的70年使用权即将被出售的信息后,市档案局和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手组织了档案征集人员,立即将这尊毛泽东石雕像移至工投档案管理中心大院(后改称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作为实物档案永久保存。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一段趣闻。那天,当档案征集人员将石雕像稳妥地竖立在汽车上的时候,已是上午10时许,此时苏州市区已经实行交通限制,白天不允许卡车出入城区,尤其是运送体积庞大的毛泽东石雕像的大型卡车,要想通过市区更是不可能,万一被拦下就很麻烦,为此还设计了3套方案,设计了3条绕行线路。考虑再三,最后大家还是决定在中午时分穿越市区试一试。11时许,车队慢慢地驶出了苏纶厂厂门,令人称奇的是,当运送毛泽东石雕像的车队从人民桥南驶出后,从南到北,沿途经过的所有路口交通信号灯竟然全部放绿灯通行,穿越古城闹市区,直至齐门路166号档案管理中心,一路畅通无阻,交会车辆纷纷谦让,交警与沿途群众对石雕像行注目礼,甚至还有一批年轻人骑车一路跟随拍照,直至抵达中心安置完毕。 现在,每当我们仰视这尊石雕像,再仔细观摩确实感到其有独特之处:毛泽东迎风屹立,外形伟岸、神采奕奕,左手微微倾后,右手垂直,大衣衣摆随风飘起,纽扣线都清晰可见,衣裤线条笔挺,头发纹丝不乱,目光坚毅深邃,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眼神,真可谓雕刻得栩栩如生,石雕像正方形的底座上还清晰地镌刻着“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可见当时的选材用料之讲究,制作工艺之精湛,金山石雕师傅们的手艺非同一般,这也就给我们苏州留下了一件极其珍贵的实物档案与一段历史痕迹。 |